积极推进平台型医院建设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 发布日期:2024-12-05 17:15
- 浏览次数:
发展高质量医疗服务不仅是公立医院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保障患者安全、满意就医的核心基石。2023年,盟委作出“巩固扩大平台型医院层次规模,引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工作部署;2024年,盟行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若干措施》,提出“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卫生科研技术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等工作要求。为顺应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发展需求,着力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近年来,盟卫健委积极探索符合我盟实际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策,其中“平台型”医院作为我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医疗新模式得到了蓬勃发展,此模式充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患者享受到更加便利、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明确目标引领,积极推进部署,引进优质医疗资源
盟卫生健康委先后制定印发《阿拉善盟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阿拉善盟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及配套专项行动方案,积极拓展平台型医院协作范围,在继续巩固与宁夏等地大型医院建立的协作关系基础上,积极与兰州、福州、北京、乌海、佛山等地主动对接,不断扩大“朋友圈”,挖掘平台型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潜力。
截至目前:全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与31家区内外名优医院建立业务联系,签订院际合作协议28份,特聘权威专家128人。其中:盟中心医院以建设三级医院为目标,积极引进区内外名优医院专家资源,对医院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扩能,先后与14家区内外三甲医院建立了业务联系,签订院际合作协议9份,建立血管外科谷涌泉院士、消化内科李艳梅专家团队、妇产科樊杨专家团队工作站3个,特聘17个专科权威专家34人,外聘专家专业基本覆盖医院现有各临床专科和部分医技科室。盟蒙医医院积极引进国家、自治区名中医(蒙医),成立全国名蒙医“苏木亚传承工作室”、自治区名老蒙医“哈斯巴根传承工作室”和“姚哈斯传承工作室”,接受传承人14名;与银川市口腔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在银川市口腔医院指导下以口腔种植技术为重点全面提升口腔科综合服务能力。阿左旗各医疗机构通过加入大型三甲医院医联体、专科联盟,签约特聘专家,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阿左旗中医蒙医医院邀请宁专家每周末定期来院开展学术讲座、门诊坐诊和手术指导,帮助开展关节置换、腔镜微创手术、无痛胃肠、肠镜检查和肠镜下微创治疗等业务,采用外引内培方式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阿左旗吉兰泰医院2024年邀请专家团队来院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减少患者往返周转次数,以便民服务“小切口”推动看病就医“大民生”,推动形成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医院“便民就医”服务品牌。阿左旗妇幼保健院率先独立开展全盟首例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让患者以最小的创伤解决棘手的病痛,标志着阿左旗在微创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阿右旗结合自身实际,政府牵头与金昌市开展跨区域合作,金昌市人民医院全盘托管运营阿右旗人民医院,建设“金昌市人民医院阿右旗联盟医院”,金昌市人民医院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人才、资源等优势,从医院运营管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疗服务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建,指导开展血液透析业务,填补了阿右旗地区开展血液透析的业务空白,为当地肾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额济纳旗借助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牢牢把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第九医学中心、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对口帮扶机遇深化合作;202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选派耳鼻喉、眼科、中医科等15名专家在额济纳旗人民医院开展支援帮扶工作,三甲医院专家组在额济纳旗人民医院实现门诊全年不间断坐诊,为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创造便利条件,累计诊疗患者3630人次。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不定期选派专家到额济纳旗人民医院开展诊疗服务,2024年选派肾内科、急诊科心血管、骨科、中医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专业三批次医师共6人在额济纳旗人民医院开展诊疗服务,累计诊疗患者437余人次。高新区(乌斯太镇)综合医院与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成跨区域医联体,重点从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诊疗、专家坐诊、人才共育、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派驻高层次优秀专家每周一至周五到综合医院坐诊;与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加强技术协作,开设周六、日专家门诊。
二、医疗资源高效利用,平台型医院建设效果显著,医疗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是群众就医便捷度提升、成本降低,社会效益显著。
1-10月,全盟公立医院医疗收入22390.91万元,较上年提高7.61%;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34.37%,较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门急诊59.43万人次,较上年提高6.92%,住院13664人次,较上年提高8.81%;盟直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台次占比为21.99%,较上年增加3.49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率为30.11%,较上年增加4.12个百分点。
通过平台型医院建设,群众就医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例如盟中心医院通过外聘专家开展教学手术直接减少患者负担至少108万元,间接节省患者外出看病衍生费用可能数倍于此,充分解决群众外出奔波就医之苦。
二是专家教学带动作用显现,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通过专家坐诊、教学查房、学术讲座、指导手术等形式,盟内医院自身专业技术人员接触复杂病例、掌握高难度手术的机会不断增多,自信心和责任心逐步增强,学习氛围逐渐浓厚,截至目前,全盟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特聘专家坐诊768次,服务患者22292人次;开展学术讲座59次,开展教学查房221次,微创诊断治疗299人次,开展手术诊疗794台次,解决疑难杂症261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3项,填补了阿拉善盟肝胆外科和甲乳外科领域的部分技术空白,实现医疗服务从无到有的跨越,激活本土医疗技术提升新动能。同时,通过院际协作,各医院选派专业骨干赴上级协议医院进修,自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渠道更加畅通。
三是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稳步推进,疑难危重疾病诊疗能力有效提升。
通过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多个学科专家持续指导下,盟内医院各临床专科互为促进、互为支撑的协作机制更加协调和稳固,多学科联合诊疗质量逐步提升,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各相关临床专科对于自身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足。2023年,盟卫生健康委开展了盟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评审工作,盟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阿左旗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被评为首批盟级临床重点专科,盟中心医院康复疼痛科、消化内科分别于2023年、2024年入选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填补我盟综合医院无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空白。
四是临床科研项目实现突破,稳步推进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
盟中心医院利用院际合作渠道加入内蒙古医学科学院科研协作机制,2024年注入37万元科研启动资金,初评立项课题1项,储备课题2项,申报课题5项,填补了全盟多年来西医临床科研项目的空白。
通过推进平台型医院建设,全盟群众就医便捷度提升、成本降低,社会效益显著,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外地名医服务;通过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全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得到有效提升,重大疾病诊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更加适配,患者跨区域就诊减少;通过专家坐诊、教学查房、学术讲座、指导手术开展,讲学带教强基提质作用显现,全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加强院际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稳步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助推医院科研实力提升效果初现。
从全盟各平台型医院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当前我盟平台型医院建设处于初期,存在配套专项扶持资金、配套先进医学设备、配套基础人才队伍等一些不足和挑战,但成效仍然十分显著。下一步,盟卫健委将继续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着手,持续强化与区内外医疗机构协作结对关系,进一步提升平台型医院建设的整体联动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拓展平台型医院建设广度和深度,积极打造阿拉善盟跨区域合作医疗示范样板,使平台型医院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阿盟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疗应急与保健科 供稿
2024年12月2日